有關口罩的正確定方法相信大家近日都已經接收過不少。很多指引都強調口罩是一次性的,除下來後必須丟棄。我想大家都明白這個做法會消耗大量口罩。在太平時期,口罩供應充裕的時候這個做法完全合理,但當口罩供應緊張,每次丟棄的後果可能是將來沒有口罩可用。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市民很大機會需要面對這樣的取捨: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的估計是疫情五月才會見頂,而在這種長時間疫情下每人所需的口罩數量是相當可觀。

大家可能以為供應緊張的情況只是暫時性,慢慢供應就會追上需求。我個人並不是那麼樂觀。從官方公佈的產能數字,中國醫療口罩每日產能2000萬個,為全國人口的 28分之一。台灣每日產能180萬個,為人口的 13分之一。其他國家雖然沒有數字,但我相信情況亦相約,因為平常口罩需求不多,不會有國家的產能足以提供所有國民每日使用。更何況不少國家實際上沒多大產能,口罩一向都是從中國或台灣入口。就我個人所知,由美國到德國到泰國都出現口罩短缺。目前台灣已經針對口罩訂立限制出口令,如果疫情未能受到控制,其他國家亦有相當機會會推出類似措施。香港作為一個產能只有每日數萬個的地區,屆時供應情況會相當嚴峻。

相同的邏輯對口罩質素亦同樣適用。現在大家還可以討論哪一個國家哪一牌子口罩比較好,但再過一會恐怕就不會再有條件這樣選擇了。

有需求就有供應,正常來說有利可圖自然會有人投資增加產能。問題是口罩需求並不持久,在疫情好轉後很快就會大幅回落。有多少商人會願意為一個十多年才發生一次,每次只持續數個月的需求作出投資?事實上,中國近年的口罩產能就正正因為利潤太低而在下降中。目前相信只能寄望工人加班及盡用現在產能,但產量肯定遠遠不夠。

增產有困難,那可否靠政府存貨渡過難關?這不大可能。以台灣為例,政府公開的存貨量為四千萬個。假設台灣一半人口每日配戴口罩,用盡台灣每日的產量後還需一千萬個。四千萬個的存量只夠用四日,一星期都不到。

那怎麼辦好呢?我個人的理解是就個人保護來說,重用口罩比不用口罩還差,所以更換口罩還是必須的。要減少口罩消耗就只能靠減少外出及減少去人多的地方。誠然,香港人的生活就正正離不開這兩樣事情,香港近年的發展亦是以公共交通工具及外出用膳為主要考量。但為安全計,大家盡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