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Political Economy

頭先車James Heckman去高鐵站,成程佢都喺度問有關反送中嘅事,由示威者嘅年齡到有冇領袖到中央政府嘅取態等等。好彩我唔使陪佢一齊坐高鐵啫,佢有個諾貝爾獎當然想傾乜都得,我繼續傾落去容乜易上到去落唔返嚟。🙈

今日最值得留意的訪問不是林鄭母儀天下的那個,而是陳智思。陳智思以聽起來十分中立的語調說不願見到「香港紀律部隊以外的執法人員在香港執法」,這明顯是指解放軍。由行政會議召集人指出這個可能,記憶中在傘運期間也沒出現過。

陳智思這句話頗為耐人尋味:從今天警方成功清場的角度看,到底有何必要提及這件事?傘運時有傳聞指中央願意派出解放軍,但時任特首及警隊高層向中央保證有能力控制情況,是以派出解放軍這個選擇從未被正式提出。陳智思今次的表示,外人看來絕對似是對警隊投下不信任票。

回顧今天的衝突,示威者是輸了戰鬥贏了戰事,成功阻止立法會大會舉行。但即使戰鬥輸了,我們亦不應忽略示威者的戰鬥能力比起傘運時提升了不少。正如Kenji Wong Wai Kin描述:

「五年後再發催淚彈,大家已不再只被動走避,每次發彈,總有人主動站出來,用街上四散的物件把煙蓋住,用水滅熄,以免煙蔓延至後方的同伴們。」

今日警方清場,大約用上一比十的兵力。這樣懸殊的人數也可以成功,是因為示威者缺乏指揮,警方一向前推進就成盤散沙。但這現象並非必然持續的。只要示威者中有幾個人豁出去衝向警方,那就有可能引發以千計其他示威者跟隨。警員們不是葉問,在開揚的地方短兵相接,那怕你訓練精良也好,以一敵十基本上必敗。如果從哪裡冒出個梁天琦2.0感召群眾,那警方就真的有不守住的危機。

這時候警方就得考慮是否用實彈。但即使警員如何「嫉惡如仇」,要他們齊齊用實彈射向同一城市的平民還是有相當難度的。射死人的那種壓力很多人都受不了,所以上完戰場的軍人不少都有PTSD。解放軍就不同了,他們一定不是出身香港,對香港市民無感情,用他們來鎮壓成事機會大得多。最佳例子莫過於八九民運:當年因為駐北京的解放軍不願鎮壓,中央才需要從外省調兵入城。

所以陳智思會天的訪問相當重要,因為他在跟大家講解放軍是可以出動的了。這才是今次抗爭的最大難關。

(NOW TV 截圖取自 利世民

民陣本質上就是和理非,民陣活動行完散水是常識,而我相信這亦是絕大多數六月九日出來的市民之預期。如果有人期望有進一步行動,百份百不能亦不應寄望民陣。

那為甚麼還有那麼多聲音對民陣表達不滿?其實大家都明白,問題所在是開宗名義呼召激烈抗爭,出來的人一定少很多。大約人數可以從傘運和魚蛋革命的經驗估算:傘運第一天及旺角初一晚都出現了香港多年來未見過的大規模警民衝突。但那兩天參與人數眾多的一大原因是「救學生」和「撐小販」的道德感召,民眾並不覺得自己在主動挑釁警方。反對《逃犯條例》修定直至現時還沒有出現相類的條件,很難期待有大量市民願意出來和警方衝突。表達不滿的人,某程度上是想民陣行繼續使其動員能力,但就放棄對民眾作出任何和理非的指示。

我覺得這是行不通的。民陣就像一個知名品牌,其價值在於市民對其理念的認同。民陣有市場是因為絕大多數的市民都是和理非。除非大量市民改變立場,否則民陣放棄和理非的結果只會是民陣失去其召力。

那市民的立場這幾年來有改變嗎?我感覺是有的。會出來遊行的民眾對激烈抗爭的接受程度相較傘運之前高了不少,只是今天還未到足以動員大規模激烈抗爭的地步。

不過即使將來出現大規模激烈抗爭的機會,不幸的是人多並不代表抗爭就會成功,因為失敗的例比比皆是:遠有匈牙利和捷克,近有敘利亞和委內瑞拉。我雖然非常佩服這些國家當時的國民,但如果你問我是否值得?我真的不能給予一個肯定的答案。

作為行內人,相信都親眼到過有成就的國內學者因為教研環境惡化而求去。大學老師教學不能批評政府,研究公開只許褒不許貶,現時的中國就是這樣的一個國家。

//北京市教委今日(11日)印發《關於北京高校教師師德失範行為處理的指導意見》,列出11大失範行為,其中第一條就是「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及其他場合有損害黨中央權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違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言行」,《意見》稱,對於情節嚴重、影響惡劣的,應當依據《教師資格條例》撤銷教師資格。//

明報

為迎接新學期來臨,學系重新打印了四月專題展覽部分海報。同學新學期回來會發覺整個九樓走廊都係!
Decorating the department with student research posters.

不久前收到曾是我助教多年的一名經濟系博士畢業生來信,說她剛獲受聘為一家大型金融科技公司的高級數據分析師。文中提及她是由擔任我一年級數學課助教開始才接觸Python,並強烈建議有志成為分析員的同學必須學好該編程語言。
 
因為私人市場對受過嚴謹經濟學訓練的畢業生有穩定需求,長久以來經濟學算是較好的讀博選擇。當中一大原因是經濟學博士的數據分析能力較其他學科高,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正在改變這狀況:電腦科學和數據科學的畢業生在數據分析的就業而場不只能和經濟學畢業生爭一日之長短,甚至有取而代之之勢。
 
這一發展背後的關鍵是,計量經濟學—即概率和統計的經濟學應用—的研究方向和私人市場的需求有著相當大的差距。這個差距在沒有更好的選擇時還可以忽略,但近年機器學習的發展迅速,在實際應用上開始拋離計量經濟學。這還未計及經濟學本科和碩士畢業生很多時根本沒有足夠的數據分析能力。當電腦科學畢業生比經濟學畢業生更善於分析經濟和商業數據,後者求職比以前困難是可以預期的事。
 
在這形勢下,主修經濟學的同學要生存就必須不斷學習,不能滿足於完成學科的畢業要求。讀大學的好處是同學有相當大的自由度去選修其他學系的科目,又或課餘自我進修。同學應好好把握這四年,因為出來工作後不易再有這樣的機會了。
 
 

不知為何,今天多家華文媒體都好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報導了倫敦商學院財務學教授Alex Edmans有關足球和股市表現之關係的研究。其實這篇研究論文已經發表了11年,歷屆ECON 4470的同學都見過。*
 
論文的結論是國家隊在世界杯輸波平均來說對股市有負面影響。要注意的是每場球場之間的差異相當大,只有在淘汰賽階段才開始有顯著的負面影響(圖一最右欄)。論文亦測試了其他數個運動,結果是影響不太顯注(圖二)。至於為何會有著這樣關係,論文提及的解釋基本上就是輸波心情差,心情差就唔想買股票云云。
 
其實該論文之後還有新一點的研究。Edmans et al 2007的發現是輸波才有影響,這對投資策略沒有甚麼用:若我有能力事先猜到哪隊輸波,那我去賭波不就好了?一篇後續研究則發現世界杯賽事平圴來說對美國股市都有著負面影響,原因是全世界的投資者或多或少都投資美國股市,有比賽就有人輸,有人輸就有人心情差 …結果不言而喻。**
 
圖三來由Kaplanski and Levy 2010,劃出了1978年至2006年每屆世界杯期間的累計投資回報,全部跑輸國債利率。無論你信不信輸波心情差這理論,看到這樣的一幅圖,也許亦會考慮在世界杯期間避一避風險?
 
* Edmans, Alex et al. 2007. “Sports Sentiment and Stock Returns,”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XII, No. 4
** Kaplanski, Guy and Haim Levy. 2010. “Exploitable Predictable Irrationality: The FIFA World Cup Effect on the U.S. Stock Market,”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Vol. 45, No.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