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Political Economy

Little Big Game 2005 Photos (Part I)

IMG_9394_2

Album (105 photos)

Two lessons learnt,
1. My 300D’s LCD screen is definitely too bright. As a result I underexposed quite a few of the shots.
2. Using AI Servo is a bad idea for sports like frisbee and football. Since players’ movements are multi-dimensional the camera losses its focus too easily.

Furthermore, I should check if the UV filter is lowering my Bigma’s focusing capabilities…

施 永 青:不 再 當 世 界 工 廠
看罷該文我的第一個反應是:o_o

——

Update on overbidding of Amazon gift certificates on Ebay

Some Statistics:
Time Period: Oct-31 – Nov-14
Total Records: 150

# Overpriced: 18 (out of 117; 15.4%)

Overprice
$: Mean: $4 Median: $1 SD: $6.1
%: Mean: 0.049% Median: 0.022% SD: 0.071%

Value of Coupon conditional to overpriced
Mean: $88.1 Median: $50 SD: $106.7

Found out yesterday that Williamson has just retired, and as a result economics department’s field of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is under restructuring. I wonder if Williamson’s retirement would further signifies the downfall of new insitutional economics.

First class with Akerlof, nobel laureate in economics of 2001. This course he is teaching–marcoeconomic theory I–understandably has excess demand. With limited space in the classroom and absence of a market to trade seats students will, naturally, have to resolve the shortage through non-price competition; so I expect people coming in earlier next lecture. Akerlof is quite humorous–for example, he suggested students without a seat to steal chairs from nearby classrooms, but should try to do so invisibly. I can sense that the course is going to be tough though, augmented with plenty of reading assignments.

An example of poorly written political opinion. Please, find a good ghostwriter!

田北俊﹕政改莫忘均衡參與原則 (明報論壇)

政 府 將 於 9 月 就 07 年 特 首 及 08 年 立 法 會 產 生 辦 法 提 出 具 體 方 案 。 不 過 , 近 期 有 傳聞 指 政 府 考 慮 讓 全 部 區 議 員 加 入 選 委 會 , 又 將 功 能 組 別 新 增 5 席 全 部 撥 給 區 議 會 。如 果 傳 聞 屬 實 , 肯 定 難 以 服 眾 。

香 港 政 制 發 展 步 伐 按 《 基 本 法 》 要 循 序 漸 進 , 基 本 精 神 就 是 要 維 持 均 衡 參 與 。 曾 特首 任 政 務 司 長 , 主 持 政 制 發 展 專 責 小 組 的 期 間 , 也 引 述 過 姬 鵬 飛 主 任 在 90 年 向 人大 提 交 《 基 本 法 》 草 案 時 的 說 話 , 指 香 港 的 政 治 體 制 必 須 兼 顧 各 階 層 的 利 益 , 貫 徹均 衡 參 與 原 則 。 而 人 大 常 委 會 於 去 年 4 月 釋 法 , 亦 重 申 了 此 點 。

試 想 , 假 若 500 多 名 區 議 員 全 數 加 入 選 委 會 , 縱 然 選 委 會 人 數 由 800 人 加 至 1200 人 , 但 區 議 員 已 佔 近 半 席 位 , 這 已 明 顯 令 整 個 選 委 會 的 組 成 傾 側 一 面 , 怎 能 說 是 均衡 參 與 呢 ﹖

我 想 強 調 , 自 由 黨 並 不 是 反 對 讓 更 多 區 議 員 循 政 界 的 界 別 進 入 選 委 會 , 而 是 認 為 《基 本 法 》 列 出 的 4 大 界 別 , 即 工 商 金 融 、 專 業 、 勞 工 服 務 宗 教 和 政 界 , 都 應 按 相 同比 例 增 加 其 代 表 , 而 非 偏 重 一 方 。 這 樣 才 能 提 高 選 委 會 的 代 表 性 , 並 且 貫 徹 到 均 衡參 與 的 原 則 。

新 增 5 席 區 議 員 互 選

議 會 成 分 失 衡

如 果 立 法 會 增 加 功 能 組 別 議 席 , 也 應 同 樣 處 理 。 有 消 息 指 政 府 擬 建 議 直 選 和 功 能 組別 議 席 各 增 5 個 , 使 兩 組 議 席 各 有 35 個 , 本 來 值 得 歡 迎 ﹔ 只 是 假 若 將 全 數 新 增 的功 能 組 別 議 席 交 由 區 議 員 互 選 產 生 , 實 難 以 令 人 支 持 。 試 想 35 個 功 能 組 別 議 席 中, 新 增 的 5 席 連 同 區 議 會 原 有 的 1 席 , 合 共 6 席 , 已 佔 去 整 個 組 別 的 六 分 一 , 明 顯會 令 議 會 成 分 失 衡 。

這 亦 對 其 他 工 商 及 專 業 界 別 不 公 平 。 一 直 以 來 , 很 多 界 別 如 中 資 企 業 、 中 小 企 、 中醫 師 、 建 造 商 會 、 高 等 教 育 界 等 , 都 極 力 爭 取 有 自 己 的 立 法 會 代 表 。 他 們 都 對 社 會和 經 濟 有 很 大 貢 獻 , 若 犧 牲 他 們 一 眾 的 利 益 而 單 單 讓 區 議 會 界 別 得 益 , 實 難 以 言 之成 理 。

况 且 , 立 法 會 成 分 失 衡 , 亦 會 影 響 政 府 施 政 。 因 為 議 員 議 案 須 經 直 選 及 功 能 組 別 各過 半 數 支 持 才 可 通 過 , 可 是 一 旦 大 幅 給 區 議 會 增 設 議 席 , 反 對 派 或 可 藉 此 增 加 在 功能 組 別 的 票 數 , 屆 時 他 們 的 議 案 便 較 易 獲 通 過 , 勢 必 影 響 行 政 主 導 。 而 曾 特 首 想 提高 管 治 能 力 的 目 標 , 恐 怕 亦 只 會 成 為 空 談 。

因 此 , 自 由 黨 認 為 , 若 功 能 組 別 新 增 議 席 , 仍 應 以 工 商 及 專 業 界 別 佔 多 數 , 區 議 會的 則 只 應 增 一 至 兩 席 , 以 體 現 各 界 別 均 衡 參 與 , 避 免 立 法 會 失 衡 。

人 大 常 委 去 年 決 定 , 本 港 政 制 任 何 改 變 都 應 遵 循 「 有 利 於 社 會 各 階 層 、 各 界 別 、 各方 面 的 均 衡 參 與 , 有 利 於 行 政 主 導 體 制 的 有 效 運 行 … … 等 原 則 」 。 如 果 上 述 傳 聞 屬實 , 顯 然 已 偏 離 均 衡 參 與 , 又 不 利 行 政 主 導 , 特 區 政 府 好 應 三 思 。

價格分歧淺論

高考將至,論壇討論熱切,不可多得。價格分歧乃熱門話題,若同學對其了解不足則危乎!期盼此文能有助大家研究,吾之萬幸矣。

好,文謅謅完,說回正題。
價格分歧,是指同樣貨品,對不同需求取不同之價。一般而言,賣家這樣做的目的是要榨取比單一定價更多的消費者盈餘。價格分歧有三大本質條件:貨品相同,成本相同及價格安排不同。這三大本質條件加上不易轉售這一外在條件,是價格分歧的四個必然要素。在此,先說價格分歧三等之分:

第三度價格分歧
為甚麼我要選擇先說第三度價格分歧呢?這是因為第三度價格分歧可說是定義最清晰的,沒多大爭拗。在第三度價格分歧,賣家把不同需求的顧客分開,為其定出不同價格,這做法又稱市場分割(market segmentation)。賣家為每組顧客所定之價,是以邊際收入等如邊際成本來決定。因成本相同才算價格分歧,賣家從各組顧客所得的邊際收入會是相同。第三度價格分歧經濟解釋及一般課本都有詳細談及,我就不在此贅述了。

第一度價格分歧
第一度價格分歧又稱無瑕價格分歧,簡而言之,每一單位的貨品賣家會取價等同顧客對該單位的用值。賣家這樣做是會把顧客盈餘全部榨取。第一度價格分歧是否「完美版」的第三度價格分歧呢?這樣說有點太簡單。市場需求是由水平相加個體需求曲線而得出。若顧客在不同價錢有不同的需求量,則賣家不單是在「歧視」不同的顧客,亦同時在「歧視」同一顧客不同的需求量。這第二點重要,因為這正正是第二度價格分歧的重點所在。

第二度價格分歧
第二度價格分歧是多部收費(multi-part pricing)。把第二度價格分歧放在最後,是因為它是最不易弄清,亦最有爭議性。第二度價格分歧是對同一顧客不同階段的需求量定出不同的價。張老在卷二的定義不錯,但他用的例子不太好,加進了第三度價格分歧的特性,容易誤導。我這裏用的例子是電費:頭一百度每度收五毫,接著的一百度收四毫,之後的一律收三毫。這種收費模式叫階梯收費。注意這裏賣家並不是在分割市場,而是在「歧視」同一顧客不同的需求量。第二度價格分歧是不須分割市場的。現在亦可看出我為甚麼說第一度價格分歧不是無瑕的第三度價格分歧那麼簡單—它其實同時是無瑕的第二度和第三度價格分歧。
但爭議來了,不同顧客面對的不是同一定價模式麼,這怎會是價格分歧呢?的確,不少在這裏留言的同學都說一定不是(例如說,「任何人都可以用多些電以『享用』那些較便宜的電」)。這是不對的,是犯了量的問題。價格分歧是必須用其直接表達量來算判斷。以電費這例子來說,一個先前已買了一百度電的顧客,和一個新來的顧客,要買的是同一度電,而不是某一用電量套裝。舊顧客為這度電所須付之價較低,是價格分歧了。再提一例子,是同學們討論過的東鐵第二程折扣優惠。同一車程,第二程乘客所付之價較低,也是價格分歧。

在此必須強調,我所提的例子作為價格分歧要成立,必須符合價格分歧的三大條件:貨品相同,成本相同,價格安排不同。這次算是談了點價格安排,但首兩個條件是缺一不可。所以,只要成本不同,階梯式電費不是價格分歧;貨品不同,
第二程折扣優惠也不是價格分歧。但這首二大條件怎判斷?這要待下會分解了。

香港大學教員薪酬

葉嘉安教授十月十三日在明報撰文,力言拿本港大學教員薪酬來和歐美同行直接比較並不公平。葉教授認為,「雖然從國際的工資來看,本港大學普通教員的工資較歐美同行為高,但相對工資水平與實際生活質量卻並非如此」。但統計資料卻和葉教授所言有出入。
跟據世界銀行的國際比較計劃(The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Program)統計,二十多年來香港與歐美的物價的確大幅收窄。二零零一年的資料顯示美港兩地的購買力等值(Purchasing Power Parities)兌換率幾近和貨幣兌換率一樣。這代表美港兩地的物價十分接近。但教員薪酬呢?美國一名助理教授的年薪約三十多萬港元,教授則平均有六十多萬。香港比較起來似乎就薪優得多:港大網頁上的兩個助理教授空缺年薪都超過五十萬,教授空缺年薪更達九十萬至一百萬。
也許有人會問,會否是香港的薪酬普遍較高呢?答案是剛好相反–經購買力等值調整後的人均國民收入美國比香港高三成四。換言之,加進工資水平與實際生活質量等考量後,本港大學教員和美國同行的薪酬差距並沒有減少,反而是更明顯了。
雖然本人也不同意政府大幅削減高等教育經費,但本港大學教員薪酬偏高是事實。在現今政府的財政危機下,大學教員對減薪的異議是否真的站得往腳?往日政策有誤,又是否代表今天不能作出矯正呢?

資料來源:
World Bank
http://www.coe.uga.edu/salarysurvey/ss20022003/reports.html

誤導

我不喜歡說人家易被誤導,一來沒證據,二來不知自己為甚麼會比別人好,三來和經濟學原則不符。說人家被誤導即是說他們的行為並不是對他們最有利,亦暗示了自己比人家本身更清楚其的需要。不一定錯,但我自己不會輕言,尤其是在評論社會的時候。
傳媒應持平,應讓不同聲音都有機會被聲見,這錯不了。但是要求傳媒界持平表達不同聲音和要求單一傳媒這樣做是兩碼子事。若要求每個傳媒都要有齊左中右所有派別的觀點就未免太過份,亦不切實際。這樣做其實不是持平,而是壓制較激進的意見。不管我們喜歡與否,傳媒是可以有其立場,即使是激進的。而「客觀」和「事實」由誰定?說市民易被影響,那他們是不可靠了,那是您來,還是我來?社會問題可以客觀討論,客觀分析,但不會有絕對的客觀結論。最重要是傳媒界能容得下不同聲音,有頭條生果,亦有大公文匯,這已是一種平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