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th century house for $800,000? In Hong Kong, that amount would only get you 600 sq ft. in a 40-yr old high-rise. http://t.co/IdUNSh6
Category Archives: Political Economy
替補機制發展量今,最耐人尋味莫過於律政司長黃仁龍一直沒有正式就替補機制表態。律政司上星期發了個聲明支持機制,但在建派千呼萬喚下,黃仁龍週一也只說了句自己「沒有任何補充」。替補機制就算不違憲,最少也是世界首例,社會上的疑問之聲甚囂塵上。黃仁龍民望高、其法律意見能取信於很多市民,這點政府以至黃仁龍自己是不可能不道的。這情況下為何黃仁龍還是不出來表態,想像空間實在不少。
假若我是小說家,故事的情節會是這樣:黃雖反對替補機制,但作為政治任命官員,當然不能公然表明這立場。在黃內心爭扎是否應辭職的時候,具份量的建制人仕曉之以理,說只要黃支持機制,將來首席大法官甚至特首也是他的囊中物。至此,一般小說的大路結局是故事的主人翁—可以是記者、私家偵探甚至是心理學家—最終排除萬難,說服黃辭職並公開表明立場,而政府及後亦因民意不得不撒回機制。
現實當然不是小說,感動人心的大路結局,不幸的,很少出現。
林瑞麟強調替補機制依法辦事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強調,遞補安排是依法辦事,並非「購票看電影」。由於昨日12名泛民議員因不滿政府未有公眾諮詢和立法倉卒,退出草案委員會,今日出席會議的大部份都是建制派議員,林瑞麟重申,退出的議員辜負了市民的期望 …
林局長您是否民選的?您憑甚麼說退出的議員「辜負了市民的期望」?
老實,誰都看得出政府只是借防止變相公投過橋,否則只要參照外國以同一名單上的下一名參選人補上空缺就可以了,再不然全票制也可以考慮。單票制加落選遞補就如馬嶽所言,絕對是「曠古爍今」。
到此本想讚讚林局長最少有創意,大可改為主責香港創意工業。但想深一層,這麼「切合地區歷史文化」的機制,當然是另有高人指點局長。唉。
這麼重要的修例都沒有公眾諮詢期,其心昭然若揭。除非政府突然收回法案,否則七一上街、七一三圍立法會,是有良知的香港年青人最後的低線。
政府昨天公布派錢細節。379.8億撥款,當中九千多萬是行政費用。一如所料,政府基本上並不著意鼓勵市民儲起這六千元—延遲登記七個月只有二百元額外獎賞。從紓解民困的角度來看,的確沒甚麼原因要鼓勵儲蓄。就算真的一定要增加市民退休儲蓄,最有效率的方法亦不是注資強積金戶口,而是透過生果金派發。所以說,當初的計劃根本是明益銀行和保險界。
379.8億中約有12.8億可用於支付這一獎賞。12.8億/200 = 640萬。即是說,政府的撥款足夠所有合資格市民領取獎賞。基於實際會領取獎賞的市民會是少數,政府幾可肯定用不盡撥款。
閱畢,我作為一個小市民的反應是:林健鋒的物業是否有僭建?
特赦是要站在道德高地才能作出, 犯人能免去自己的罪行就不是特赦,而是特權。假若當年麥理浩是被公眾發現貪污才宣布特赦,有誰還會覺得他的決定值得參考?
去年警方以《公眾娛樂場所條例》從時代廣場沒收民主女神像、到昨日又以同一條例阻止同志組織於集會跳舞。兩件事件足以證明《條例》所賦與警方的權力過大,變成了政府打壓民間的殺手鐧。正如戴耀廷教授所言,《條例》是否適用於為表達訴求而舉行的活動大有疑問。問題是當警方在活動進行其間出現,並以《條例》作出警告,當事人很難不停止。像是次集會跳舞這樣的活動,當事人只要停止,打壓就已成功了,入罪與否其實不重要。期望法庭會在李耀基一案定立案例,釐清甚麼活動受《公眾娛樂場所條例》管轄,否則警方引用《條例》一定陸續有來。
惠州80後 買九龍最貴樓3.45億
剛以3.45億元刷新九龍最貴住宅紀錄的九龍站凱旋門頂層,新買家原來是個年僅28歲的惠州80後少婦 。她稱,單位是丈夫送給她的禮物。而這個九龍最貴住宅的正式簽約日期,恰巧是今年2月14日情人節…
頭條為求譁眾取寵而誤導讀者—甚麼80後買最貴樓,其實是丈夫出錢。在這樣的編採手法下假若奧巴馬的女兒隨父親出訪,大概就會報導為「13歲女童獲元首級接待」了。
(商台)2011年4月13日 星期三 14:29
財政司長曾俊華在立法會表示…措施約有六百一十萬人受惠,計及鼓勵市民儲蓄的儲蓄獎賞及行政費,總開支約三百七十億元。他假設下年度所需開支是總預算的八成,建議為此預留二百九十六億元。
總開支370億,減去 610萬人 x 6000元 乘下4億。即使行政費為零,每名市民平均可得的儲蓄獎賞亦只有65.57元。
1%的一次性獎賞,怎樣看都不太吸引。政府亦不大可能從稅務上提供更多誘因:一來各國政府派錢一般是免稅的,二來香港一般市民所須繳付的入息稅本就甚低。
那就是說,政府並不預期該獎賞會影響大部分市民的決擇。366億,看來大概會被馬上花掉。
【明報專訊】教育評議會主席鄒秉恩… 認為,教師和家長有必要為學生或子女傳達正確信息,『不用對別人的工作或部分行業趨之若鶩,找適合自己而有興趣的工作才最重要』。他指出,若學生只看重薪酬而投身某行業或選修某大學學科,只會浪費時間,到最終發現迷失了自我。
哈哈,興趣最重要?同班同學,讀法律畢業開工月薪四萬,讀人文則月薪八千。鄒秉恩難道認為興趣可以當飯吃,可以隔絕三姑六婆閑言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