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完Metrics即刻開始煲《神兵前傳4:玄天邪帝》。老實問我最喜歡的《神兵》人物絕對是邪帝,光是名號就已夠帥了。
Category Archives: General
Skit Night Records
The site is up at http://www.ticoneva.com/skitnight/
李克勤演奏廳很精彩。謝謝妳。
看著Google Map,非常想家呢。
Pro 31:10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
Pro 31:11 他丈夫心裡倚靠他,必不缺少利益;
Pro 31:12 他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
Pro 31:28 他的丈夫也稱讚他,
Pro 31:29 說:才德的女子很多,惟獨你超過一切。
Pro 27:5 當面的責備強如背地的愛情。
Jam 2:17 這樣,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
Jam 2:19-20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錯;鬼魔也信,卻是戰驚。虛浮的人哪,你願意知道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嗎?
Heb 10:25 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既知道那日子臨近,就更當如此。
音樂王國
Most Outstanding Choir of the Year
Diocesan Boys’ School & Diocesan Girls’ School – Senior Mixed Choir
UU18F – Best Mixed Choir of the Year
Diocesan Boys’ School & Diocesan Girls’ School – Senior Mixed Choir
UU20F – Best Boys Choir of the Year
Diocesan Boys’ School – Senior Choir
UU21F – Best Junior Choir of the Year
Diocesan Boys’ School & Diocesan Girls’ School – Junior Mixed Choir
「不假外求」與「拔選高材」:談「買人」
(原刊於香港經濟學人論壇)
上星期的週五是每年一度的港九學界田徑第一組總決賽。賽事分析和結果有報章報導,不談,談的是每年這個時間例必會被提出然後鬧個滿天的題目:「買人」。所謂「買人」就是一家學校以自家學位來延攬其他學校的運動員。當然轉校這樣麻煩的事,若不是當中有著巨大利益,運動員不可能會答應。所以有聽聞過這個老舊爭議的,會知道這最主要名校之間的問題。今年某一家盛傳買人的名男校–也是筆者的母校–贏了田徑「大滿貫」(即在學界分齡的三個組別中均勝出),很自然就引來其主要對手另一家名男校學生的批評。
不論該男校是否真的經常買人(個人所知事實並非如傳聞般誇張),從經濟學的角度看,「買人」是甚麼一會事呢?毫無疑問是一交易,學校要好跑手,跑手要好學位。本來這各取所需,沒甚麼不好的,甚至應是柏拉圖福利提升(Pareto improving)。問題就出在有比賽對手和跑手的原校上,二者皆受這項交易影響而有所損失。「買人」在職業比賽是正常不過的事,皇馬買下碧咸朗拿度其他的聯賽球隊並不會走出來大罵一頓。「買人」在香港學界之所以爭議大,原因有二–其一是其他學校基於不同理由不能在相同的範籌競爭,其二是轉校運動員所屬原校難以從交易中得益。福利經濟學第二定理說任何柏拉圖最優分配均可籍完全競爭配以資產轉移來達到,現在的問題正是「完全競爭」及「資產轉移」皆不足。
就第一點來說,在香港幾近無的學費結構下,吸引運動員轉校的籌碼就只有學校本身的吸引力,結果只有名校才有能力延攬別校的學生。好些學校亦因為公平或名譽問題而不考慮「買人」一途。為公平筆者不敢苟同,因為「買人」對轉校運動員來說絕對是好事,我亦從未聽聞有原校運動員會不滿勁人加盟。筆者自已也曾經是學校劍擊隊成員,個人成績雖然差強人意,但校隊勝出我絕對會覺得光榮。為名譽無可厚非,但以此不滿別校買人則顯得有點莫名其妙了。
至於第二點,轉校運動員所屬原校最不滿的是在運動員身上投放了大量資源心血,一下子就給名校挖走,落得個血本無歸。這是產權釐定的問題,原由在學校對其投放的資源心血並無產權。針對這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學校和學生之間釐清產權,為此兩者之間應有合約。以外國為例,好的學校學費高昴,運動員多有全資獎學金。有些獎學金定明轉校可以,但請把先前的獎學金如數還給學校。這樣的合約下轉校並不吸引。香港教育成本不比美國底,但錢政府出八成多,轉校對學生和買人學校來說皆用不著甚麼成本。此外,美國大學和職業運動市場之發達使學生運動員用不著為未來出路籌算而入讀學術名校,這亦是香港所沒有的。在這情況下,一辦法是原校和運動員以合約定明運動員是以為學校出賽多少年來換取學校提供的訓練和出賽機會,但這現實上似乎不大可能被接受。
筆者個人是絕對讚成「買人」,且認為光明正大、真金白銀的買會更好(筆者支持的還有自願性質的抄功課、走堂等)。特別要強調「買人」制度對運動員的好處,因為學校的目的若是為造就學子,那就不應反對「買人」制度存在。或許這爭議能為香港學校有多像公司這一問題給于一點提示。
(又:必須一提的是筆者對那家對手男校學生在他們的網誌中流露出來的愛校精神十分敬佩。能成為全港最佳的中學之一是有其原因的。)
拔選高材是國棟,萃如群英勝眾雄
Final. 10 March, 2006.
Boys | ||||
School | A | B | C | Total |
DBS | 184 | 125 | 136 | 445 |
LSC | 131.6 | 114 | 122 | 367.6 |
CGHC | 134.6 | 113 | 62 | 309.6 |